新雷

[清代]:张维屏

造物无言却有情,每于寒尽觉春生。

千红万紫安排著,只待新雷第一声。

新雷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,但却有情,寒尽而带来春天,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

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,只等春雷一响,百花就将竞相开放。

注释

新雷:春天的第一个雷声,象征春天的莅临。古人认为雷是动生万物的

造物:指天。古人认为天是创造万物的

每于:常常在。

新雷创作背景

  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(1824)初春,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。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,已臻至绝境;而西方的鸦片贸易,又在不断增加。明智的士大夫,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,既满怀焦急不安;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。《新雷》正是寄寓这种复杂情绪的产物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.《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》 .上海 :上海辞书出版社 ,2012 :413 .

新雷鉴赏

  这首诗平顺自然,没有难词拗句,比较容易领会。在艺术构思上,诗人却匠心独运,使诗歌的表达手段有了新意。

  首先,诗人的移情手法,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。“造物无言却有情”,作为造物者的天,即自然界,本来并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。诗人笔下,自然界不但能思维,而且在不言不语之中,饱含着对人类的感情。这表现在害怕寒冷的人类,在最难熬的时刻,自然界会冬去春来,带来温暖。不仅如此,还刻意安排了万紫千红的百花,来愉悦人类、安慰人类。这一切,只等一声春雷炸响之后,就出现了。自然四时运行,本来是自然界的规律,无情绪可言。诗人有意识地把人类的情绪活动外射到自然界中,使自然界具有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活动。因此,诗人笔下的自然,实际上是诗人思绪改造过了的自然。在这个自然画面上,寄托了诗人对于一种新的社会环境,新的生活气氛的追求和仰慕,也启示了读者对更新更高尚美好生活的渴望。

  其次,诗人在处理全诗情绪的转换时,巧妙地利用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这一美学手段。诗人不写新雷之后满目欢愉的情形,而集中写新雷炸响前夕,万物俱备而万物俱待这一关键时刻,使画面更富悬念,更具戏剧色彩。因为造物有情,寒尽春生,千红万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,自然界一时间仿佛处于静止的等待之中。这是巨大变化前夕的平静,是第一声春雷炸响前的寂静。所以,平静、寂静之中,蕴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变。在人们的情绪上,只有这样的时刻,最令人紧张,也最富于想象力。诗人抓住了第一声春雷炸响前夕这个富于孕育性的时刻,更能表达他对春天的渴望,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。

  因为诗人巧妙运用了移情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,来描写冬尽春来一时间情绪的波澜,诗歌虽然短小,却隽永清新,为人传唱。

张维屏简介

唐代·张维屏的简介

张维屏

张维屏(1780-1859年),字子树,号南山,又号松心子,晚号珠海老渔,广东番禺(今广东省广州市)人。嘉庆九年(1804年)中举人,道光二年(1822年)中进士,因厌倦官场黑暗,于道光十六年(1836年)辞官归里,隐居“听松园”,闭户著述。

...〔 ► 张维屏的诗(12篇)

猜你喜欢

部斋閒居简周伯明寅长

明代王廷相

省垣梧竹抱幽虚,吏散萧然似隐居。风冷池亭犹岸帻,日斜窗几有摊书。

身依明主忻难遇,官佐戎机愧自疏。有美东曹称独步,腐儒何幸接簪裾。

赠卢时赐从事

明代孙绪

白马金羁气浩然,客衣前日别幽燕。摇摇易水秋风外,窅窅瀛洲夕照边。

行人随处问名姓,争识卢家美少年。归来下马拜堂序,邻翁趋走肩相骈。

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

唐代刘禹锡

金貂晓出凤池头,玉节前临南雍州。暂辍洪炉观剑戟,
还将大笔注春秋。管弦席上留高韵,山水途中入胜游。
岘首风烟看未足,便应重拜富民侯。

送王恪司门知绛州

宋代文同

绛守园池天下夸,绍述有记词聱牙。

苍官青土左右树,神君仙人高下花。

海陵四咏 其四 小香岩

清代许传霈

盐宗祠石小香岩,迢递朱阑映碧杉。春去犹开花烂漫,楼深惯听燕呢喃。

曲池傍榭鱼清数,洞石当门柳未芟。语罢钟声起邻寺,半林落日已西衔。

丙午冬至

明代张弼

今年冬至暖于春,细雨空阶草色新。应是苍天怜赤子,无衣无褐未为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