寿陵匍匐的成语故事
拼音shòu líng pú fú
基本解释寿陵:古燕国地名;匍匐:伏地而行。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,反而连自己原来所会的东西也忘掉了。
出处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杂文》:“可谓寿陵匍匐,非复邯郸之步。”
寿陵匍匐的典故
战国时期,赵国国都邯郸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与潇洒,外地人很赞赏和羡慕。燕国寿陵一个少年,特别迷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,竟专门到邯郸学习,他非常用心观摩、效仿、练习,过了一段时间,他没学会他们走路的姿态,只会匍匐前进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寿陵匍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含辛茹苦 | 宋 苏轼《中和胜相院记》:“无所不至,茹苦含辛,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。” |
喜笑颜开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又行了两日,方到常山,径入府中,拜谒颜太守。故人相见,喜笑颜开。” |
辙鲋之急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外物篇》:“车辙中有鲋鱼焉,曰‘我东海之波臣也,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!’” |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 | 元·许名奎《忍经》:“尧夫解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 |
反唇相稽 | 汉 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妇姑不相说(悦),则反唇而相稽。” |
雪兆丰年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古人云:‘雪兆丰年’。” |
夜深人静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静,为何叩门?” |
空谷传声 | 南朝 梁 萧衍《净业赋》:“若空谷之应声,似游形之有影。” |
拉大旗作虎皮 |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》:“首先应该扫荡的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着自己,去吓唬别人。” |
作乱犯上 | 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21回:“智者称为伐罪吊民,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。” |